(资料图)
走进平坝天龙屯堡文化传习馆,天龙地戏队队长郑汝红面对参观者的提问正在娓娓讲述独特的地戏文化。“薛仁贵、关羽两个人物的面具都是红色,怎么区分呢?少将眉如一支箭,女将眉毛一条线,武将眉毛似火烈焰……”
郑汝红是平坝区天龙屯堡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地戏传承人,从10岁入门,研习地戏三十多年,在参加各种地戏表演、展示屯堡文化的同时,还以各种方式积极传承屯堡文化。
“现在天龙地戏队的演员有六七十岁老人,一二十岁小伙,文化传承脉络清晰,主要演出《征西》和《岳传》两堂戏。”郑汝红介绍,地戏只有武戏,没有文戏,剧目是出自《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英雄传奇,民间传说中那些南征北战的英雄好汉们,连同着祖先调北征南的往事,都一起活在了地戏里。
“跳地戏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郑汝红说,以前地戏每年演两场,一次是在农历七月稻米扬花之时,有祈祷丰收之意。另一次则是在春节期间的第十五天左右,这时的地戏演出作为岁末的活动,兼有逐疫、纳吉等仪式。
现在随着文化旅游发展,地戏早已突破时间限制,根据景区游客的需求灵活增加。“旅游旺季一天要出演好几场,收入也能增加不少。”郑汝红说。
郑汝红表示,地戏是一门传统的戏种,是屯堡人文化生活传承下来的不可灭绝的祭祀舞种,是屯堡人自娱自乐的舞戏。为把地戏文化传承下去,郑汝红努力着。他一有时间就会去天龙中心小学,给孩子们讲屯堡故事,讲地戏传承,了解地戏来龙去脉,传递地戏“魂”,追溯地戏“根”。“把地戏引入校园,是想让孩子们能亲身体验我们地戏,了解屯堡文化和地戏文化。”郑汝红说。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蓓